CMoney投資網誌 - 學習地圖

1. 投資理財的基礎

1-1 爲什麼要投資

爲什麼要投資理財

  • 重點放在自己能改變的事務上(影響圈),不要放在自己無法改變的事(關注圈)
  • 你不理財,財不理你

複利的力量

  • 投資報酬率 = 淨利(賺的錢)/投入本金(投入的錢)
  • 複利:將每年淨利加入原本的本金成爲新的本金
  • 【例】本金100萬,一年後漲到120萬 → 淨利=120-100=20萬
  • 淨利20萬/本金100萬 = 投資報酬率20%
  • 使用複利:本金100萬 一年後 → 100×1.2=120
  • 二年後 → 120×1.2=144
  • 三年後 → 144×1.2=172.8

實用的72法則

投資翻倍需要的年數=72/報酬率

理財前要先理債

  • 銀行貸款(房貸、車貸、學貸、信貸):利率約2~8%
  • 信用卡卡債:利率20%
  • 地下錢莊:年利率 > 1000%

可怕的通貨膨脹

  • 通膨率 = 貴了多少/原始價格
  • 年通膨率 =((1+通膨率)^(1/年))-1

什麼是消費者物價指數(CPI)

  • CPI:幾千幾萬種商品價格的綜合統計
  • 2011年通膨率 = (2011CPI-2010CPI)/2010CPI

財務自由的真諦

被動收入 > 生活支出 = 財務自由

1-2 風險與報酬

風險與報酬

  • 風險低報酬,高風險高報酬
  • 常態分佈:68%會在平均數正負一個標準差之間

    年化報酬率-透視你的投資工具

  • 年化報酬率:將報酬率換算成一年的報酬率
  • 不是直接除以年數,每年報酬率要以複利去算
  • 從1年的報酬率推算5年的報酬率:5次方
  • 從5年的報酬率推算1年的報酬率:開5次根號
  • 本利和(投資本金+利息)= 本金 ×(1+報酬率)
  • 本利和開年數根號可得到年化報酬率
  • 參考

    投資的機會成本

  • 投資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工具,而非生活的一部分。
  • 當時間全心投注在投資上,家人、朋友、事業、健康, 所有生活中美好的事物,永遠是相對的機會成本。

    資金的重要性-你想和上帝賭一把嗎

  • 要有充足的資本實現獲利,當資金不足時,即使有任何長期優勢都難以發揮。

1-3 投資前必備觀念

確立目標

  • 股票裡知道買是徒弟,知道賣是師傅(一到停損點就立即賣出!等待下一個買點)
  • 股票的報酬有兩種:現金股利或價差交易 =› 賣出即兩種報酬的累積獲利

獨立思考

  • 邊學邊思考,並持之以恆
  • 「就算全世界都說你對 你也不一定對,就算全世界都說你錯 你也不一定錯,只有根據事實和推理判斷正確,那你就正確,這也是唯一你是對的理由」---價值投資之父 葛拉漢

克服貪婪與恐懼

  • 善用投資方法:
    • 設定停損停利點:賺多少要收手,賠多少要棄守。
    • 定期定額買進:假設每月投入一萬,股價高時可能只買到一張股票,但股價低時可以買到兩張(逢低加碼的特性)
    • 金字塔投資法:在便宜到時候多買,貴的時候盡量賣。(逢低加碼,逢高賣出) 「在別人貪婪時恐懼,在別人恐懼時貪婪。」
  • 成功的通用法則:超越情緒,嚴守紀律!

自我紀律

  • 紀律養成習慣
  • 紀律是一種自我要求
  • 生活需要紀律、投資需要紀律、成功更需要紀律。
  • 一個良好到習慣,可以改變你未來三十年到人生。

把握時間

  •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,你把時間花在哪?
  • 時間管理是個關鍵!
  • 時間比我們想象中還流失的快
  • 把握25~35歲的黃金時期
  • 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
  • (1.01)^365 = 37.8 每天努力比昨天進步1%,365天後,實力成長37倍
  • (0.99)^365 = 0.03 每天偷懶比昨天退步1%,365天後,實力只剩原本的3%
  • 每天撥一點時間充實自己並持之以恆,慢慢就會邁向成功。

大量閱讀

  • 看書是人生中最划算的投資
  • 只用一點點錢和幾天的時間,就可以得到作者的畢生精華。
  • 80%學習到的有用知識是來自於20%的書
  • 平均一天看一本書(挑重點)

終身學習

  • 活到老學到老
  • 在投資領域必須終身學習的理由:市場會變,你會變

臺股歷史30年

6次重要金融危機

  • 民國79年,證交稅實施
  • 民國84年,中共飛彈試射
  • 民國86年,亞洲金融風暴
  • 民國89~90年,網路泡沫化
  • 民國92年,SARS
  • 民國97年,次級房貸(金融海嘯、雷曼兄弟)

股王興衰史

股王:股價最高的股票

  • 民國78年,國泰金(金融壽險)股價達1975(約臺幣200萬)
  • 民國86年,華碩(PC代工)股價達890
  • 民國89年,禾伸堂(電子零件)股價達999
  • 民國89年,威盛(IC)股價達629
  • 民國91年,聯發科(IC設計)股價達783
  • 民國95年,宏達電(手機)股價達1220
  • 民國100年,宏達電(手機)股價達1300
  • 登天的股價:不是好買點,是最後的賣點

小資族的四大投資管道

銀行存款
  • 活存:可隨時存取的存款,利率低(一年0.2%~0.35%)
  • 定存:將錢存一定期限才能領回,通常有一定限額(約一萬),期限越長利率越高(一年約0.94%~1.43%)
股票
  • 價差:買低賣高中間的價差
  • 股利:按持股比例分紅,股票股利-›發股票,現金股利-›發現金
基金
  • 集中一群投資人的錢來共同投資某種標的(目的:交給專業的人投資、自己的錢不夠)
保險
  • 用一點錢當作代價,去彌補未來可能的大損失
  • 壽險:過世了,錢給家人
  • 醫療險:生病住院了,付醫藥費
  • 意外險:出意外了,支付意外損失
  • 儲蓄險:儲蓄+保險(保本)
  • 投資型保險:投資+保險(不保本)

2. 股票

2-1 專有名詞

股票

  • 股票就是擁有一間公司部分的所有權
  • 若公司有資本額1000萬,一股面額10元,1000萬/10元=100萬股
  • 一張股票是1000股, 100萬股/1000股=共發行 1000張股票
  • 買一張股票=10000元(1000股×面額10元)

股價

  • 成交價:買方和賣方都同意以某個價位做買賣的價格
  • 股價的決定是按照集合競價原則
  • 成交原則爲價格優先、時間優先
  • 盤中:週一~週五 09:00~13:30開放交易的時間
  • 當買方力量大於賣方(很多人想買) —› 成交價上升 —› 股價上漲
  • 當賣方力量大於買方(很多人想賣) —› 成交價下跌 —› 股價下跌

加權指數

  • 加權指數就像一個總分來代表一群股票
  • 比較重要的股票佔比較大的比例(重要指的就是市值)
  • 市值 = 每股股數 × 總股數
  • 集中市場加權指數(臺股大盤)=(目前總市值/當日基值)×100
  • (總市值只包括集中市場的股票,不包含上櫃的股票)
  • 市值越高,佔加權指數的比例越大

除權除息

  • 除=分配,除權=分配股票,除息=分配現金
  • 現金股利1.5元 -›每股發1.5元(1000股即得1500元)
  • 股票股利1元-›每張面額10的股票發1元的股票(1000股即得100股)
  • 除息=股價-股息,除權=股價/(1+配股率),同時除權和除息=(股價-股息)/(1+配股率)
  • 領股利可節稅:公司已繳稅,所以公司股東拿到股利可以用來抵稅,但當可抵扣稅額›所得稅才有節稅效果。
  • 投資人股利收入 x 企業可抵扣稅率 = 投資人可抵扣稅額
  • 投資人股利收入 x 投資人所得稅率 = 股利收入所得稅額
  • 股利收入所得稅額 > 投資人可抵扣稅額 → 繳稅
  • 股利收入所得稅額 < 投資人可抵扣稅額 → 領退稅額
  • 即當投資人所得稅率 < 企業可抵扣稅率時,投資人就能領到退稅額。(可依此決定是否參加除權息)
  • 想參加除權息(拿股票or現金),推薦選擇具有以下條件的股票:
    1. 配息穩健度高:最好有十年以上的現金股利資料,歷經幾次多空循環,方能看出獲利穩健度
    2. 具成長概念:透過最近3年平均股利 > 最近10年平均股利,選出現金股利具成長性的股票
    3. 本益比篩選:透過本益比篩選,讓您找出股價可能被低估的股票

殖利率

  • 銀行定存 → 年利率,包租公婆 → 租金報酬率,投資股票 → 股票殖利率 = 現金股利 / 股價
  • 買進股價越低,殖利率越高;買進股價越高,殖利率越低
  • 選擇股利發放穩定且股票殖利率高的公司(殖利率›5% Good)

ETF

  • ETF: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
  • ETF就像個菜籃,會把市場上優質的股票放進來,投資人只要買菜籃就好,不用去想要買什麼菜(股票)
  • 買股票有手續費跟交易稅兩種費用,一般股票交易稅是0.3%,ETF只要0.1%!(ETF交易稅只要股票的1/3)
  • ETF有:
    • 臺灣50(代號0050),基金公司會拿去買臺灣前50大公司的股票。
    • 臺灣中型100:投資市值第51名~第150名的公司(漲幅可能比臺灣50的大公司大)
    • 臺灣高股息:投資臺灣前150家公司中,預期未來1年現金殖利率最高(即配股票利息最多)的前30名來投資
    • 臺灣科技ETF:投資臺灣科技業
    • 臺灣金融ETF:投資臺灣金融業

多頭與空頭

  • 多頭:股票大漲,市場熱絡
  • 牛市:股市看好時
  • 空頭:股票大跌,市場空城
  • 熊市:股市不看好時
  • 多頭市場:大盤指數在季線之上,且趨勢往上走時
  • 空頭市場:大盤指數在季線之下,且趨勢往下走時
  • 季線之上,表示近一季買進的人,平均是處於賺錢的狀態
  • 季線之下,表示近一季買進的人,平均是處於賠錢的狀態
  • 多頭、空頭會持續多久,沒有一定的答案

周轉率

  • 發燒指標 = 今日買賣數/總數
  • 周轉率(換手率)=(一段時間內的)股票交易數量/股票發行總數
  • 從周轉率可看出一檔股票的熱絡程度

EPS(Earning per Share)

  • EPS即企業爲一張股票賺到多少錢,可拿來評鑑不同股票的公平起跑點
  • 每股盈餘(EPS) = 公司淨賺的錢/公司發行的股票數
  • 本益比 = 股價/EPS
  • 本益比:每賺一塊錢要花多少成本 -› 要多久才回本(所以本益比越低越好)
  • 結論:若兩家公司的股價相同,則EPS越高越好。
  • 若兩家公司的EPS相同,則股價越低越好。
  • 若兩家公司的EPS及股價皆不同,則本益比越低越好。

順勢與逆勢

  • 順勢交易:跟隨趨勢買進,藉由趨勢的力量輕鬆達到獲利目標!(趨勢要等很久,動輒要等個半年一年。)
  • 逆勢交易:利用行情往回擺盪,低買高賣獲利!

2-2 三大分析法

  • 基本面:研究公司內在價值,當股價 < 內在價值 → 買!當股價 > 內在價值 → 賣! → 決定中長期走勢
  • 技術面:研究過去、預測未來,以成交量與股價爲基礎,分析市場供需,判斷接下來市場的走向 —》決定短期的漲跌
  • →決定漲幅多大,跌幅多深

2-3 基本面

資產負債表

  • 個人身價 = 個人資產 - 個人負債
  • 股東權益 = 公司資產 - 公司負債
  • 如何評比公司好壞?企業今年與去年相比、企業和同產業其他企業相比。

損益表

  • 含營收、毛利、營業外收支、稅前稅後純益
  • 營收:從客戶手中賺到的錢
  • 毛利:製造過程中創造的價值(營收-成本)
  • 營利:毛利 - 營業費用
  • 營業外收支:本業以外的收支
  • 稅前純益:營利+營業外收支
  • 稅後純益:稅前純益-稅金

現金流量表

  • 營業現金流量:真正收入的錢-真正花費的錢(明年出入帳的不算),正值表示賺錢,負值表示賠錢
  • 投資現金流量:爲了擴大營業而買設備-›負值;爲了縮小營業賣設備-›正值
  • 理財現金流量:調節營業現金和投資現金的財務調度行爲。借錢-›正值,發分紅-›負值。
  • 結論:成長型公司通常營業現金流量是正的;投資現金流量是負的。
  • 黑心公司營業現金流量是負的;投資現金流量是正的。
  • 淨現金流量:營業+投資+理財現金流量(反映這段時間公司的錢流出去的多還是流進來的多)
  • 自由現金流量:營業+投資現金流量(一間好公司,自由現金流量應該要是正的)

股價淨值比

  • 淨值 = 一間公司的價值/在市場上流動的股票
  • 股價:股票在市場上的價值
  • 股價淨值比(PBR) = 股價/淨值
  • PBR < 1,表示便宜,可買進;PBR > 1,表示昂貴,可賣出
  • 但不是絕對,每一檔股票會因爲產業性質的不同,正常時候的股價淨值比不同。
  • 要運用股價淨值比來投資時,要先瞭解股票過去的表現,及相同產業的表現,瞭解相對關係後,才能活用指標。

本益比

  • 本益比 = 投入成本/未來每年收益(即幾年會回本,所以越低越好)
  • 最多不應超過20倍,通常12以下就算便宜
  • 股票本益比 = 股價(買股票的成本)/每股盈餘(公司未來每年賺的錢)
  • 由於很難預估未來每股盈餘,可以用去年的每股盈餘或近四季公佈的每股盈餘合計
  • 在比較兩間公司的本益比是要注意:
    • 當本益比很高,不要認爲貴,要先看看公司是否在成長
    • 當本益比很低,不要認爲便宜,要先看看公司是否在衰退
    • 若公司去年虧錢,沒有獲利,就會算不出本益比

2-4 技術面

K線

K線是由收盤價、開盤價、最高價和最低價這四個價位畫出的圖。 陽線:收盤價 > 開盤價 → 漲(紅) 陰線:收盤價 < 開盤價 → 跌(綠) 影線越長表示波動程度越大。

均線

  • 均線就是過去這段時間大家的持股成本。
  • 將N天的收盤價加總再除N,即第N天的算術平均線數值。
  • 周線(5日):短線防守
  • 月線(20日):多頭股票防守
  • 季線(60日):中線防守
  • 年線(120日):長線防守
  • 當股價站上所有均線,就是具有即將翻多的均線排列。

底部型態學

  • 形態學:透過過去的歷史資料及線圖的長相
  • 底部形態:股價在低點打轉一陣子,剩下不動如山的投資人,未來上漲時才不會因爲有人賣股票

KD指標

2-5 籌碼面

三大法人

  • 自然人:血肉之軀
  • 法人:公司、營利組織等法律上賦予權力的一個團體
  • 三大法人:
    • 外資:國外的錢
    • 投信:基金公司所使用的別人的錢
    • 自營商:經政府認證的公司用的自己的錢

公司高層

  • 內部人:
    • 董事:負責帶領與指導
    • 監事:負責監督
    • 經理人:高層主管
    • 大股東:持股佔10%以上的人
  • 一人可能同時擁有多個角色
  • 內部人及內部人的關係人(配偶或未成年子女)手中有多少股票都要公開

大股東

  • 股東:一家公司的出資者,有資格參加公司的股東會和分享公司的盈餘分配

券商分點

  • 從交易所可追蹤投資人在哪個券商哪個分點買進或賣出

槓桿操作-融資

  • 融資指當投資人信用良好時,券商同意借錢給投資人買股票
  • 即投資人跟證交所借錢買股票,融資6成表示同一張股票只要40%的資金就可買到
  • 證交所限制股票一天漲跌幅不能超過7%,所以平盤買股票最多賺7%,最多賠7%
  • 但若是融資買股票最多賺17.5%,最多賠17.5%
  • 融資維持率 = 股價/券商借的錢
  • 當股價跌破120%時,就會要求投資人補錢,若跌破120%兩天後還沒補足,就會被券商強迫賣出股票 —>斷頭

槓桿操作-融券

  • 融券指投資人跟券商借股票來賣
  • 趁股價高時賣給別人,再趁股價低時買回股票還給券商,中間差價即利潤
  • 股票獲利是低買再高賣;融券放空是高賣再低買
  • 融資強制回補:必須再除權息和股東會前買回股票還給券商
  • 軋空:當一檔股票融券比例過高,在除權息前大家搶著買股票來還,此時股價多半會推升,大戶覺得有利可圖,可以靠着拉擡股價,把股價拉到漲停,讓融券戶虧損,想買股票都買不到,無法回補停損。

2-6 實務操作

開戶

  • 證券集保戶(股票進出用):買賣股票的記錄,以“股”爲單位。
  • 證券買賣交割銀行帳戶(資金進出用):買賣股票撥款的專款專用的銀行帳戶。

買股票

  • T+2交割制度:買進股票成功後,在第二天營業日的上午十點前,才會從交割銀行扣款。(禮拜四買進股票禮拜一扣款)
  • 報價區:知道即時股價
  • 走勢圖:知道目前股價是上漲還是下跌中
  • 五檔掛價:目前買方、賣方出價最具優勢的五檔價格
  • 下單區:
    • 限價單:只在你要的價格成交
    • 漲、跌停價:在相較於昨天收盤價正、負7%的價格成交
    • 平盤價:在昨天的收盤價成交。
  • 回報區:委託掛單是否成功及你買股票是否有成交

買零股

  • 零股:買賣單位爲1股,可以不用一次買一張(1000股)股票
  • 建議:
    1. 一次不買太少股,免得手續費不划算
      • 券商手續費最低20元,一般交易手續費是千分之1.425倍
      • 每筆交易要多少錢才划算?手續費/0.001425 = 每筆交易費
    2. 持股不建議太多檔,建議分散產業不要集中同一產業
    3. 把買零股當儲蓄,每個月慢慢存
    4. 逢低買進

定期定額投0050

交易成本

  • 交易成本:買賣股票會被收取一定的費用(手續費+證券交易稅)
  • 手續費:買賣股票都要付券商手續費(每股單價×股數×0.1425%)
  • 證券交易稅:賣股票要課稅(賣出成交金額×0.3%)
  • 交易成本:買賣來回手續費(0.1425%×2)+證交稅(0.3%)= 0.585%(約0.6%)
  • 速算:交易成本 = 股價 × 6(當股價未漲過交易成本,就沒有賺)
  • 上述手續費沒打折(各券商手續費折扣不同,再自行換算)

手續費

  • 退佣:按下單的成交量來計算(成交一億元手續費收入14.25萬,退一萬給客戶稱「退一」)
  • 折扣:按對客戶收取的手續費來打折(假設網路下單打65折,成交一億元手續費收入14.25萬,打65折手續費只收9.2625萬元)
  • 兩者的差別對小額交易的投資人較大
  • 找手續費折扣越多,交易成本越低。

新股抽籤

  • 公司爲了順利把股票賣出,會把承銷價設的低一點,讓大家有錢賺,搶着來買。
  • 申購方式:在申購期間登記申購,並於扣款處理日前存足錢進交割帳戶,扣款不足會取消抽籤資格,之後若沒中籤會退錢。
  • 目的是賺價差,若股票到手一天不漲就要賣

程式交易

歷史回測

  • 回測:回到過去做測試(要評估現在的選擇,一定考量過去的表現)
  • 回測的重點:時間要夠長

3. 衍伸性金融商品

3-1 權證

  • 選擇權的對象若是股票,就稱爲權證
  • 例:一張臺積電股票10萬元,券商發行一張臺積電認購權證2000元,半年後履約,履約價11萬元。
  • 代表你付了2000元,半年後就有權利以11萬元的價格買進臺積電。
  • 若半年後股價漲到12萬元,獲利就是12萬-11萬-2000=8000元(報酬率8000/2000=4倍)。
  • 但若臺積電不到11萬元,權證就歸零了。
  • 權證是高風險、高報酬、適合短線操作的工具。
  • 適合投資的好股票,不一定適合當權證標的。
  • 投資權證要選有題材、股價波動度很大的股票,才容易獲利。

3-2 期貨

  • 傳統:一手交錢一手交貨;期貨:一手交錢未來交貨;
  • 期貨是一種法律契約,內容必須包含五條件:
    1. 在哪一個期貨交易所交易
    2. 何種商品
    3. 商品的數量、規模
    4. 何時到期
    5. 如何交割
  • 期貨又分:商品期貨、金融期貨
    1. 商品期貨:農業產品(玉米、小麥...)、貴重金屬(金、銀...)、能源產品(石油、燃煤...)、其他。
    2. 金融期貨:股票、公債(政府十年期公債)、指數(台指期貨、金融期貨、電子期貨)、其他。
  • 買賣股票單位是一張,買賣期貨單位是一口。
  • 在期貨交易過程中習慣用倉來表示:
    • 買一口玉米期貨 -› 建倉;
    • 抱這口期貨半年 -› 持倉;
    • 期日當天拿契約換玉米 -› 交割;
    • 期日前將期貨賣給別人 -› 平倉;
  • 期貨市場特性:趨避風險、槓桿操作
    1. 趨避風險:
      • 買賣過程有一定風險,期貨讓買賣雙方把價格風險縮小在一定範圍。
      • 買方不用擔心未來價格飆高而買不起;賣方不用擔心未來價格暴跌而賣了虧錢
    2. 槓桿操作:用小錢玩高額度
      • 例. 100公斤的玉米,現在15萬,一年後漲到20萬。
      • 如果用現貨方式,一開始花15萬,一年後賺到20萬-15萬=5萬,獲利是5萬/15萬=33%
      • 如果用期貨方式,一開始花2萬買「未來買100公斤玉米」的權利,最後獲利一樣是5萬,獲利是5萬/2萬=250%
      • 反之,若玉米一年後跌到10萬,結果一樣是賠5萬,用現貨的會賠5萬/15萬=33%;用期貨的會賠5萬/2萬=250%

3-3 選擇權

  • 分成買權和賣權
  • 商人只要付出權利金買進 買權,就有“權”在未來以履約價“買”進商品
  • 買了買權(好處就是不會買貴):
    • 當市價 › 履約價,有權利履約,用履約價買進;
    • 當市價 ‹ 履約價,有權利不履約,使用市價買進,只是付出了權利金。
  • 買了賣權(好處就是不會賣便宜):
    • 當市價 ‹ 履約價,有權利履約,用履約價賣出;
    • 當市價 › 履約價,有權利不履約,用市價賣出,代價只有權利金而已;

4. 其他金融商品

4-1 債券

  • 有三種單位可以發行債券:政府、金融機構、私人企業
  • 當這些單位缺資金時,可以發行債券向社會大衆借錢,投資人付錢後,就可以拿到債券(即借據)
  • 債券上必須講明:發行年限(多久後可以拿這張債券換成錢)及債券利率(借款單位要付多少利息、多久付一次)
  • 債券和定存很像,但是債券可以像股票一樣在公開市場上買賣交易,所以債券的市價會跟着市場變動。
  • 通常債券和股票市場的趨勢相反(一個漲另一個就跌),當股票市場熱絡、行情好,大家就會選擇投資股票,此時債券市場就會相對冷清。
  • 優點:低風險、高利息、低交易成本、附加用途大。
    1. 低風險:債券發行單位大,不太可能會倒閉
    2. 高利息:債券利率比定存高,且到期後可拿回本金
    3. 低交易成本:買債券只要0.1%交易稅(股票0.3%),且免手續費
    4. 附加用途大:可拿債券和銀行作抵押、當保證金
  • 債券面額高,一個單位動不動就數十萬甚至百萬 -› 可購買債券型基金(集合大家的錢去買債券)

4-2 基金

  • 基金:將錢交給專業的經理人去投資股票、債券、貨幣...
  • 優點:
    1. 提升投資績效:由投資信託公司的研究團隊負責操作,一般來說平均投資績效會比投資人隨便買的好(國內240檔基金平均年報酬率5.46%)
    2. 小額投資:股票、債券面額高,基金只要持續的小錢:像是每月定期定額投入3000元、5000元
    3. 不必理會市場行情變化:交給專家處理
  • 投資基金收入來源:利息收益、淨值價差、幣值匯差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